被动红利策略由于在调整成份股过程中不断实现低买高卖,近几年尤其在股市下行过程中优势明显,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欢迎。
有没有业绩稳定而出色的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呢?带着这个问题,懒人养基用晨星工具进行一番筛选,条件如下:1)近三年晨星评级三星或以上(同时剔除了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基金),2)最新规模2亿元以上,3)以红利或高股息指数为主要的业绩比较基准。
初筛完成后查看近三年(2022.7.17-2025.7.16)业绩,如果与中证红利、红利低波和港股通高股息指数同期涨幅出现较大偏离(尤其是期间负收益)就进行剔除,之后再仔细查看基金定期报告中的《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运作策略与红利和高股息不相关的作进一步剔除(有不少名为“红利”的基金,其实与红利策略基本没啥关系)。
符合条件的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一共8只(同一基金不同份额只计入A份额),详见下表。
(数据来源:Choice)
01 深度价值型2只:严控估值安全边际
1、中泰红利优选(014771)
深度价值风格名将姜诚与王桃共管(老带新)。以内部收益率作为选股和调仓标尺,聚焦低估值永续资产,逆向投资,低回撤,低换手率。来自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下同),近三年累计回报55.70%,同类排名前1%(20/3024)。
2、工银红利优享混合A(005833)
聚焦周期底部和低估值公司,长期持有高分红龙头。业绩优秀,近三年同类排名前10%。回撤控制良好。机构持仓占比90%。
02 量化增强型2只:AI模型+主动选股双引擎
1、长盛量化红利混合A(080005)
在关注预期红利(因子)的同时,更关注红利的长期置信度,包括信用、牌照、垄断等保持红利中长期置信度的分析因素。业绩优秀,近三年同类排名前10%。回撤控制尤其好,近三年最大回撤仅10.06%,在8只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中优势明显。
2、广发稳健策略混合(006780)
主观(宏观研判)+量化(AI多因子模型),基于景气度因子和价量因子不断筛选被低估的红利品种构建组合。业绩优秀,近三年业绩同类排名前10%。回撤控制偏弱,近三年最大回撤30.58%。
03 周期轮动型2只:把握行业股息弹性
1、中欧红利优享灵活配置A(004814)
名将蓝小康掌舵,“宏观+红利”双驱动,超配能源、贵金属、一带一路基建,周期股占比较高,进攻性较强。近三年业绩同类排名前2%。8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中规模最大,45.58亿元,机构持仓占比84%。
2、广发高股息优享混合(008704)
股息率波动较大的周期股占比较高,进攻性较强。个股集中度低,高换手率。基金经理在一季报中表示,将“积极关注市场整体的投资机会”,未来可能将红利资产作为为底仓,通过投资其他风格资产寻求超额。
04跨市场配置2只:分散市场风险
1、易方达港股通红利混合 (005583)
高股息+低估值的双重洼地 。2023年之前有明显的风格漂移。
2、富国红利精选混合(QDII) (009108)
全球配置A+H股及中概股,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05 与指数型红利基金的比较
将跟踪港股通高股息、红利低波和中证红利各一只代表基金业绩与8只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放在一起作个比较,详见下表。
(数据来源:Choice)
从近三年累计回报看,8只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中,6只的累计回报不如回报最低的中证红利指数基金,说明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在过去三年相对红利指数实现超额的能力并不强。
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实现超额的策略,通常是在稳定类高股息资产和周期型高股息资产中轮动,主动择时的胜率其实是不如被动按照股息率调整成份股的。此外,主动管理通常可能发生风格漂移,在红利策略之外寻求超额,恰恰不如被动红利策略更契合经济下行的实际。
另一方面,这种程度不同的风格漂移可能更适应牛市,相对被动红利策略未来可能有创造超额收益的机会。如果相信股市未来将持续走牛,用部分主动管理型红利基金替代被动基金是可以考虑的。
指数和基金梳理不构成投资推荐。本文所有观点和涉及到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只是我自己投资思考和实践的一个真实记录,据此入市投资,风险自担。
配资门户平台,股票配资资讯平台,十大配资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